「高街鬼屋」外牆為法定古蹟 究竟有何特色?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5/12/21 13:07

分享:

分享:

相片來源:經濟日報資料室

被稱「高街鬼屋」的西營盤舊精神病院立面(即外牆)於10月被發展局宣布成為法定古蹟。「高街鬼屋」除了有123年歷史外,亦以鬧鬼傳說聞名。

政府新聞網》日前訪問康文署一級助理館長潘佩婷,指「高街鬼屋」的名稱與迷信無關,純為大眾的集體回憶。

到底「高街鬼屋」有甚麼特色?以下是「高街鬼屋」3件事:

1. 本為護士宿舍

位於高街2號的「高街鬼屋」西營盤舊精神病院於1892年落成,原為國家醫院(又稱西營盤醫院,是香港首間公立政府醫院)的護士宿舍。

晴報》引述潘佩婷在訪問中指,「高街鬼屋」旁邊是華人精神病院,供轉往廣州惠愛醫院接受長期治療的患者暫住,但廣州在1937年因日軍侵略而淪陷後,停止了中轉安排。

相片來源:經濟日報資料室

當局逐於1939年把護士宿舍改作精神病院女病房,以舒緩床位短缺問題。

根據「古物古蹟辦事處」網頁,及後於1961年,青山醫院啟用後,「高街鬼屋」被改為日間精神科門診部,但於1971至1998年間大樓一度被空置,直至98年被重建為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,並保留其花崗石立面。

2. 鬧鬼傳聞從何來?

顧名思義,「高街鬼屋」之名因其鬧鬼傳聞而來。坊間流傳二戰香港淪陷時,日軍曾把此建築作為刑場,不時傳出慘叫聲。

相片來源:經濟日報資料室

大樓曾被空置27年期間,亦多次流傳出鬧鬼傳說,如傳說房間的門會突然消失,亦有電影拍攝時傳出鬧鬼,令其顯得更加神秘。

3. 巴洛克式風格建築

「高街鬼屋」被列為法定古蹟,跟其建築特色不無關係。「高街鬼屋」的外牆呈L形,較長的一邊面向高街,較短的一邊面向東邊街。

相片來源:經濟日報資料室

建築屬本港罕見的古典巴洛克風格,包括有寬闊的拱形遊廊及粗琢花崗石,其優雅的建築外形亦吸引不少電影在此取景。

另外,沙咀大包米訊號塔及掃桿埔馬場先難友紀念碑列為法定古蹟,其中大包米訊號塔是天文台1907年興建,塔頂呈半圓形淺綠色、古典秀麗,為船員和市民提供準確報時任務,無綫電普及後訊號塔於1933年完成歷史任務。